4月9日,國家發改委官網發佈《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下稱《任務》),涉及人口、產業、城鎮化等多方面。
對於建築業及從業者來說,《任務》的發佈也意味着多方面的機遇和利好。
農民工利好:
落戶更便利 公共服務更均等
對於建築業從業者來說,新文件的利好主要體現在落戶政策以及人才培養方面。文件規定:-
督促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
-
推動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城市基本取消重點人羣落戶限制。……取消進城就業生活5年以上和舉家遷徙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穩定就業生活的新生代農民工、農村學生升學和參軍進城的人口等重點人羣落戶限制。
-
促進農業轉移人口等非戶籍人口在城市便捷落戶……推動超大特大城市和Ⅰ型大城市改進積分落戶政策,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住建部統計數據,全國人口在300萬人以下的城市,約有643個,也就是說有643個城市將會因此被取消落戶限制。
在此基礎上,今年的《任務》舊事重提,更將提法上升爲“督促”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可見政策方加大改革力度的決心。同時,新發布的《任務》對於農民工在城市生活的改革項目不僅僅只有落戶政策:
-
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未落戶常住人口。……推動未落戶常住人口逐步享有與戶籍人口同等的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增加學位供給,健全以居住證爲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入園政策,使其在流入地享有普惠性學前教育……
-
大力提升農業轉移人口就業能力。深入實施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加強對新生代農民工等農業轉移人口的職業技能培訓。支持企業特別是規模以上企業或吸納農民工較多企業開展崗前培訓、新型學徒制培訓和崗位技能提升培訓,並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
-
加大“人地錢掛鉤”配套政策的激勵力度。提高城市政府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積極性……
事實上,早在2014年國務院發佈的《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就提出,到2020年,努力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此次《任務》的出台,也是對《意見》精神的延續。
農村人口進一步遷至三四線城市,不僅緩解了一二線城市的人口壓力,也爲三四線城市的發展提供了新鮮血液。隨着越來越多人口的遷入,所帶來的住房、基建需求不可小覷。
建企利好:
基建 更多基建項目
着眼於優化城鎮化空間格局、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等方面,本年度的《任務》重點強調了完善各類基礎設施,也給予了建企相當多機遇。在宏觀格局方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加快發展重點城市羣;
編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
加強交通、產業、環保、民生政策對接,共同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培育形成新動力源;
大力推進都市圈同城化建設:
支持南京、西安、福州等都市圈編制實施發展規劃。以軌道交通爲重點健全都市圈交通基礎設施,有序規劃建設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推進中心城市軌道交通向周邊城鎮合理延伸,實施“斷頭路”暢通工程和“瓶頸路”拓寬工程;
推進以縣城爲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
抓緊補上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暴露出來的短板弱項,推進環境衛生設施提級擴能、市政公用設施提擋升級、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產業配套設施提質增效;
推進邊境地區新型城鎮化建設:
推進興邊富民行動,改善邊境一線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沿邊抵邊公路。實施守邊固邊工程;
推進大型搬遷安置區新型城鎮化建設。
在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方面,主要有:
改善城市公用設施:
健全城市路網系統,完善公交專用道、非機動車和行人交通系統、行人過街設施。完善市政管網和排水防澇設施。健全停車場、智能快件箱、社區菜市場等便民設施。擴大普惠性養老、幼兒園和托育服務供給。實施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全民健身提升工程、智慧廣電公共服務工程。
加快推進城市更新:
改造一批老舊小區,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引導發展社區便民服務。改造一批老舊廠區,通過活化利用工業遺產和發展工業旅遊等方式,將“工業鏽帶”改造爲“生活秀帶”、雙創空間、新型產業空間和文化旅遊場地。改造一批老舊街區,引導商業步行街、文化街、古城古街打造市民消費升級載體,因地制宜發展新型文旅商業消費聚集區。改造一批城中村,探索在政府引導下工商資本與農民集體合作共贏模式。開展城市更新改造試點,提升城市品質和人居環境質量。
*來源:建築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