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時代的發展,國家政策也隨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國家將供給側改革作爲了實現經濟轉型的突破口和着力點。而在該改革中,金融端無疑是關鍵點之一。然而,目前融資難問題依舊存在。據瞭解,我國中小企業創造了80%以上的城鎮就業,貢獻了60%以上的GDP,對於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技術進步,擴大社會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很明顯,中小企業對普惠金融的需求強烈,但長期以來,融資難問題一直是中小企業發展的桎梏:現有金融機構體系的不健全,造成的金融服務供給總體不足,且由於中小企業信用級別較低、固定資產等抵押品擔保品較少、財務信息不透明等原因,導致其很難從傳統金融獲得融資且融資數額也很難滿足需求。這不僅制約了中小企業的創業和持續發展,也影響我國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和轉型。
針對我國企業融資難問題,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在中國政府網發佈了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84號),尤其該文件將積極穩妥發展供應鏈金融作爲一項重點任務。
第一,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具體分爲以下幾點:
1.推動全國和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商業銀行、供應鏈核心企業等開放共享信息;2.鼓勵商業銀行、供應鏈核心企業等建立供應鏈金融服務平台,爲供應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資渠道;3.鼓勵供應鏈核心企業、金融機構與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建設的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台對接,發展線上應收賬款融資等供應鏈金融模式。
第二,有效防範供應鏈金融風險,從以下三方面:
1.推動金融機構、供應鏈核心企業建立債項評級和主體評級相結合的風險控制體系,加強供應鏈大數據分析和應用,確保借貸資金基於真實交易;2.加強對供應鏈金融的風險監控,提高金融機構事中事後風險管理水平,確保資金流向實體經濟;3.健全供應鏈金融擔保、抵押、質押機制,鼓勵依託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建設的動產融資統一登記系統開展應收賬款及其他動產融資質押和轉讓登記,防止重複質押和空單質押,推動供應鏈金融健康穩定發展。值得注意的是,84號文件不僅指明瞭重點任務,還提出了相關保障措施,其中一條便是加強供應鏈信用和監管服務體系建設。
首先完善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和“信用中國”網站,健全政府部門信用信息共享機制,促進商務、海關、質檢、工商、銀行等部門和機構之間公共數據資源的互聯互通。
其次研究利用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建立基於供應鏈的信用評價機制。推進各類供應鏈平台有機對接,加強對信用評級、信用記錄、風險預警、違法失信行爲等信息的披露和共享。
最後創新供應鏈監管機制,整合供應鏈各環節涉及的市場準入、海關、質檢等政策,加強供應鏈風險管控,促進供應鏈健康穩定發展。
此外,84號文件還指出,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供應鏈已發展到與互聯網、物聯網深度融合的智慧供應鏈新階段。供應鏈金融的規範發展,有利於拓寬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確保資金流向實體經濟。可見,國家將在供應鏈金融“大顯身手”。
總而言之,解決融資難問題的關鍵點依舊在於供應鏈金融,尤其是供應鏈金融的創新。具備實體基因的金融機構,將產業與金融結合驅動新金融機構創新性發展,對於完善金融機構和市場體系,服務實體經濟意義重大。由此可見,供應鏈金融確實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一條重要途徑。
來源:中裕金控
免責聲明:版權屬於原作者,文中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本公司立場,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轉載的目的是爲了更好的傳遞和分享信息,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出處,還望諒解。涉及版權問題,敬請作者及時在後台與我們聯繫。(電話:0755-6188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