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工息部、銀監會等七部門聯合印發了《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專項行動工作方案(2017-2019 年)》(以下簡稱《方案》),在全國開展爲期 3 年的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專項行動。該行動目的在於立足實體經濟,聚焦小微企業,爲實體經濟營造寬鬆發展環境。這將有利於小微企業盤活現有存量資產,加速資金週轉,讓 “呆資產” 變成 “活資金”,有效提高資金運行效率,極大地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從《方案》具體內容看,對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提出了系統性的解決路徑:
一方面,總體思想清晰,重在貫徹落實國務院有關支持小微企業政策精神,充分發揮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台的金融基礎設施作用,推動供應鏈核心企業支持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引導金融機構和其他融資服務機構擴大應收賬款融資業務規模,構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互信互惠、協同發展生態環境,優化商業信用環境,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
另一方面,目標明確,任務具體,要求針對性強。一是要求各部門開展應收賬款融資宣傳推廣活動,加強對應付賬款較多企業、供應鏈核心企業、大型零售企業的宣傳培訓工作,引導供應鏈核心企業提高供應鏈管理意識,動員更多的小微企業、供應鏈核心企業、金融機構、服務機構等主體註冊爲平台用戶,打通小微企業通過平台實現融資的 “入口”,在線開展應收賬款融資業務。二是支持政府採購供應商依法依規開展融資,明確了各部門的任務和責任,併發揮各供應鏈核心企業的引領作用,優化金融機構等資金提供方應收賬款融資業務流程,推進應收賬款質押和轉讓登記。
可以說,《方案》具有較強的現實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無疑將對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發揮重要作用。衆所周知,我國經濟形勢依然較爲嚴峻,實體企業整體經營態勢低迷,融資難、融資貴現狀雖有所緩解,但仍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尤其小微企業的生存狀況堪憂,生產經營困難,流動資金流動受阻等問題十分突出。
據相關資料,截至 2016 年底,我國規模以上企業存量應收賬款達 12.6 萬億元,且數額巨大的應收賬款有 50% 以上集中在小微企業身上,小微企業是應收賬款這一資金鍊條中的弱勢羣體,缺乏話語權、主導權和支配權。顯然,中央七部委聯合開展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專項行動無疑於一場政策 “及時雨”,或將有效緩解當前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現狀,對小微企業走出經營困境、煥發經營生機活力起到較大推動作用;也會爲優化整個實體經濟生態創造條件。
從當前看,《方案》將釋放三方面經濟金融效應:
首先,有利於小微企業盤活現有存量資產,加速資金週轉,讓 “呆資產” 變成 “活資金”,有效提高資金運行效率,極大地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一直以來,數據巨大的應收賬款不僅成爲企業資金回籠的一塊心病,讓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煞費苦心,但受到當前經濟下行趨勢的影響,回收緩慢,甚至有些根本無法收回,嚴重遲滯了資金週轉效率。
同時,鉅額應收賬款也成了拖累企業的沉重包袱,讓不少企業猶如下雨天揹負稻草走路;而且,越是應收賬款多,企業資金越是週轉失靈,經營成本越是高企,盈利能力越是每況愈下,成爲壓跨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不少小微企業因此命殞應收賬款。而且,還要看到,由於應收賬款過多,而這些應收賬款又不能通過正常途徑或渠道向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進行有效貸款或融資,使應收賬款成了資產 “堰塞湖”,越累越大,最終成了 “死資產”,企業對此無能爲力。
因此,《方案》針對小微企業應收賬款中的具體原因或困難,通過推動建立健全應收賬款登記公示制度,開展面向金融機構、商業保理公司等應收賬款融資主體的登記和查詢服務,可爲小微企業融資大開 “綠燈”,讓企業週轉不動的流動資產變成可以流動的 “活資產”,有效解決企業資金週轉失靈問題,企業可在資金問題上大大 “鬆一口氣”。
其次,有利於在更寬層面上拓寬小微企業融資渠道,在更深肌理上激活小微企業資金復活基因,增強企業資金循環功能,有效解決融資難問題。多年來,融資難、融資貴不僅成了中國實體經濟難以逾越的巨大障礙,更成了一直制約小微企業生存的致命繩索。因爲相對大中企業,小微企業由於財務管理不完善、盈利能力不強、抗風險能力弱等先天性不足,很難獲得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青睞,融資渠道狹窄、融資來源較少,不少小微企業陷入 “萬劫不復” 的經營深淵。尤其,小微企業在與大企業的業務合作與競爭中往往處於劣勢,大企業拖欠中下游中小微企業貨款的現象比比皆是,小微企業有苦難言,只得忍氣吞聲,“打掉門牙往肚裏咽”。
據央行公佈的數據顯示,2013 年末至 2017 年 3 月末,小微企業融資總額爲 4.57 萬億元,而同時期社會融資規模爲 53 萬億元,小微企業融資額僅佔 8.62%。可見,小微企業亟需擴寬融資渠道,《方案》爲小微企業融資疏通新的道路。據權威部門數據,2016 年底,我國規模以上企業存量應收賬款達 12.6 萬億元,小微企業應收賬款達 7.8 萬億元,佔應收賬款總額的 61.9%。因此,小微企業應收賬款盤不活,就無法走出經營低迷局面,“雙創” 經濟戰略也將有落空之危。而此次《方案》出台,中央各部委綜合施策,提供 “一攬子” 解決方案,不僅能有效消解小微企業對應收賬款回收的壓力,更有力地改變了以固定資產爲抵押獲取銀行傳統貸款的模式,有效破解了小微企業有效抵押物不足制約貸款的瓶頸,在很大程度上掃清了融資道路上的障礙。
再次,通過應收賬款融資專項行動,爲小微企業注入金融資金 “活水”,不僅能有效破解 “三角債”,更有利於優化企業商業信用環境,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小微企業應收賬款高企成因複雜,有銀行貸款門檻高致小微企業無法獲得貸款,也有大企業無視小微企業利益故意拖欠因素等等,總之,小微企業應收賬款成了企業 “三角債” 大環境的重要構成因素,是八、九十年代我國企業 “三角債” 的復活,沒有金融資金注入,要解決 “三角債” 之結僅靠大企業自律和小微企業努力,根本不可能實現,小微企業應收賬款實際也是一種金融問題。
因此,中央七部委出台《方案》順應了客觀經濟變化發展的需要,也是對解決我國企業應收賬款審時度勢的重要表現,通過加強 “政銀企” 對接,鼓勵中小企業與政府採購部門合作、與供應鏈核心企業與平台進行系統對接,以點帶鏈、以鏈帶面,形成規模業務模式和示範效應,在金融資金注入之後,帶動大批小微企業甚至所有企業資金鍊的鬆動,盤活企業所有流動資產。
同時,支持小微企業供應商開展應收賬款融資業務,督促企業按時履約,及時支付應付款項,帶頭營造守法誠信社會氛圍。逐步實行應收賬款融資核心企業名單制,做好貿易背景真實性調查,合理確定融資期限和授信額度,完善應收賬款融資規章制度,優化應收賬款融資業務流程,建立應收賬款債務人及時還款約束機制,規範應收賬款履約行爲,有利於進一步優化全社會商業信用環境。
儘管《方案》對小微企業是絕對利好的消息,但要讓利好真正惠及小微企業,需及時解決一些現實問題。
一要解決銀行與小微企業在應收賬款融資活動中的成本問題,消除雙方後顧之憂。因爲應收賬款融資手續較爲複雜,費用成本較高,而單家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銀行付出成本較高,往往得不償失,銀行融資動力不足。
二要爲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活動順利推進營造良好的商業票據使用環境。而目前小微企業大都不具備商業票據使用門檻或條件,給小微企業解決應收賬款問題帶來較大困難。因此,各部委還須再推一把,在小微企業使用商業票據上做更大努力,讓小微企業能進入商業票據使用行列,爲解決應收賬款融資問題鋪墊好基石。
來源:莫開偉 知名財經評論人、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本宣傳資料所有知識產權歸屬本公司,本公司對於所有內容享有最終解釋權。若本宣傳資料中部分圖片、文字等涉嫌侵權,請閣下和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予以處理(標明來源、刪除等)。(電話:0755-61880088)